首页 >> 媒体环生 >> 正文
厦门日报:呵护清洁海洋 共建美丽海湾——我市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7日 点击数:

【活动主旨】

展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成效

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C778

▲昨日的活动现场,几只白海豚与观摩者不期而遇,轻盈跃出海面,共享美丽海湾。

厦门模式

全国推广

海漂垃圾防治的“厦门模式”在2018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20年海漂垃圾治理机制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在全国推广。

海漂垃圾分布密度

全省最低

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无人机航拍显示,我市海漂垃圾分布密度为全省最低,2021年航拍分布密度同比下降16%。市民游客在干净整洁的海岸沙滩漫步嬉戏,在水质优良的海滨浴场尽情畅游,大大提升了市民游客体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

17A73

海上环卫工人正在打捞海漂垃圾。 (资料图/市生态环境局 提供)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玉婷

通讯员 黄依文 陈智勇

本版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除署名外)

“看,白海豚!”昨日上午,乘坐“海上环卫”机械清扫船出海的政协委员们,突然兴奋地跑到船头,拿出手机捕捉精彩瞬间——本来是邀请政协委员出海观摩海漂垃圾海上作业情况,结果,海上几乎没有看到任何海漂垃圾,倒是多次碰到白海豚轻巧跃出海面、欢快逐浪。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做好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工作,昨日上午,市政协资源环境和农业农村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政集团等联合开展“呵护清洁海洋,共建美丽海湾——政协委员话环保”活动。活动进一步推动厦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示厦门在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方面的工作成效,推动我市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白海豚结伴“起舞”

政协委员纷纷拍照

昨日一早,市政协资源环境和农业农村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邀请多位政协委员及媒体代表等,从西堤环卫码头出发,乘坐“海上环卫”机械清扫船,途经厦鼓、白城、演武等海域,观摩海漂垃圾海上作业情况。

船上,驾驶员操控着方向盘,机械清扫船平稳前行。清扫船中部,零星几根小树枝随着水流,被“卷”进打捞斗。随后,打捞斗缓缓升起,将打捞到的树枝倒入集装箱,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市政集团环能公司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张梁华告诉记者,2016年7月起,海域保洁面积从62平方公里逐步扩大至18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厦门本岛及周边湾区海域。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围绕加快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创新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正当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海漂垃圾治理方面的成效时,不远处的海面上,五六头白海豚结伴“起舞”。

这些白海豚离船时远时近,似乎在跟船上的人类好朋友打招呼。“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能够如此近距离看到白海豚,还是第一次。”政协委员们十分激动,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一幕,是我市展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的最好印证。

数据显示,通过综合治理,厦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从2016年的56.7%逐年提高到2021年的87.3%。“厦门海域再现了海豚逐浪的画面,中华鲎等多种海洋珍稀生物在这里休养生息,厦门也成为唯一一个在城区就能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开心地说。

感受治理成效

提出建设性意见

收获满满的观摩结束后,政协委员们共聚一堂,观看海漂垃圾治理模式相关视频,听取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介绍海漂垃圾常态化保洁情况、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全市海漂垃圾治理方面的成效。随后,政协委员们围绕“呵护清洁海洋,共建美丽海湾”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提出建设性意见。

【建言献策】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环境科学系主任、福建省海陆界面

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能汪:

陆海统筹协同治理 做好海洋治理工作

5BA4



当前,海岸带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挑战。

对于海洋治理工作,我认为首先要做好陆海统筹,加大陆源与海源污染管控力度。厦门湾近岸海域污染物主要来自陆源,通过河流、直排海排污口、地下水进入海域。建议遵循陆海一体化系统治理的思路,持续完善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岛外小流域的污水治理;严格管控直排海达标排放,加大力度监管偷排、漏排现象。加强地下水监测与污染治理。提升海漂垃圾与微塑料的源头管控与全过程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厦门美丽海湾建设,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巩固厦门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提升厦门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软实力。

同时,要做好协同治理,建立多部门跨区域协同共管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局与自然资源、市政、住建、水利等部门的分工协作与协同管理,依托河长制以及闽西南协作平台,建立流域-海域综合管理机制,针对重点小流域、河口与内湾水体、重点岸段,持续开展精细化监测与科学评估,动态调整治理策略和工作重点,促进系统水平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多主体协同决策,助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厦门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务工程系主任 朱木兰:

建立百姓监督平台 强化沙滩维护管理

8A7C


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不仅建立起常态化的日常巡查保洁,还建立了应急保洁机制,以及应用高科技技术的信息调度中心,这些举措保证了海湾的美丽整洁。

美丽海湾的建设与保护,不仅与漂浮垃圾清理有关,还与排入海里的污废水整治、海岸线及沙滩维护管理有关。

我建议,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能建立起类似于“市长热线”作用的微信平台,让百姓发现并拍摄下来的污废水偷排证据能上传到该微信平台,并且有人专门负责处理百姓所反映的问题。

其次,是关于沙滩的维护管理问题。由于地形的变化,有些地方属于冲刷地带,有些地方则属于淤积地带。如,凹岸冲刷凸岸淤积,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在原来没有沙滩的地方去营造人工沙滩,很可能那里是处于冲刷地带,水流会缓慢地将沙子一点点带走,以后需要不断地进行人工补沙,带来财政负担。是否可以考虑在人造沙滩边缘抛掷一些消能块石,海浪受到消能后,挟沙能力就会大大被削弱,人工沙滩的沙子流失就能得到抑制。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邱全胜:

深化源头治理 形成良性循环

608B

此次活动很有意义,活动过程中我们还见到了海豚逐浪,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厦门的清洁海洋、美丽海湾。特别是厦门海漂垃圾治理模式和治理成效让我颇受震撼,厦门在海上环卫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信息监管机制建设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也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议继续加大海漂垃圾治理的投入,总结先进经验,优化治理模式;推进海漂垃圾系统性治理,深化源头治理,把关口前移,重视“陆地”垃圾入海情况,推动“陆海”垃圾治理形成良性循环。

我个人也会将此次活动的体会,转化为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关注。抓好自己所在企业的环保工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同时,也会从自身做起,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侯利:

多个城市协同治理 多种方式宣传引导

6F3F

首先,建议加强入海排放口的监督管理。建立入海排放口的污染整治管理档案,摸清入海排放口污染物种类,严格分类监管。加强入海排放口检查监测和直排海污染源监测监管,关停整治不达标的工业直排海污染源。开展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入海口水质自动在线监测。

其次,建立海漂垃圾区域协同治理机制。鉴于海漂垃圾的来源主要为九龙江入海口,建议会同九龙江沿线的城市建立联动机制,参照漂流垃圾防治“厦门模式”,多个城市合力协同治理,属地管理落实责任,推动漂流垃圾治理工作。

再次,做好污染企业的准入和清退工作。对我市范围内存在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摸排,属于严重污染风险产能落后的企业经环保部门评估后进行整改或清退。加强产业项目的环保准入管理,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不予落地。

最后,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我市现有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从个人做起推动沿海垃圾不落地,促进公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厦门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站一级主任科员 傅承娟:

控制农药化肥使用 处理客船生活污水

9E17

建议进一步加强入海排口的监测。目前,我市入海排口已经完成全面登记造册,雨污分流改造也持续在进行,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入海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是禁止直排的,加强入海排口监测,就是要防止部分企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入海。

此外,应严格控制临近海岸农田、林地农药化肥的使用,督促相关部门做好联合治理。做好客船生活污水处理也十分必要,目前客船的生活污水基本是直接排放入海,没有政策法规来规范客船生活污水的处理,建议从政策法规层面规范客船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和治理。

●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 彭志伟:

保护自然海岸带 加强海漂垃圾治理

8A4A

厦门原始的自然海岸带已经非常稀少,需要加强保护。我们在野外开展鸟类调查中发现,翔安区大嶝桥头、岛内香山一带海域是各种鸟类及珍稀海洋生物的主要活动区域,希望加强这些海域海漂垃圾的治理。

同时,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让市民减少垃圾入海,特别是塑料垃圾。发动企业、市民积极开展、参与净滩公益活动,让碧海蓝天和各种鸟儿构成更美的生态画卷,市观鸟协会也愿意为环境监测保护出一份力。

【点击】

海上收集

陆上处置

厦门近岸海域面积约23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26公里。如今,我市每年投入约4000万元,组建500余人的保洁队伍,配备环卫码头3个、机械化船只7艘、巡查快艇3艘、保洁木船43艘,实现海上收集、陆上处置。

近岸海域

水质优良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陆海统筹”理念,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点位比66.7%,同比改善16.7个百分点,面积比82.4%,超出“十三五”指标要求17.2个百分点。2021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点位比81.8%,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面积比87.3%,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原载于5月27日《厦门日报》A04版,电子版链接:https://epaper.xmnn.cn/xmrb/20220527/202205/t20220527_5497340.htm

Top